科技日報記者 韓榮
“我們在黃崖洞誕生,在太行山啟程……”這首描繪中國兵器工業(yè)集團有限公司淮海集團(以下簡稱“淮海集團”)成長史的歌曲,道盡了其與黃崖洞兵工廠的前世今生。
在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八路軍總部在太行山上創(chuàng)建了黃崖洞兵工廠。其生產的武器彈藥年產量在巔峰時足以裝備16個團,朱德曾贊譽其為“八路軍的掌上明珠”,是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我黨我軍領導和創(chuàng)建的時間最早、規(guī)模最大、人數最多、產量最高的兵工廠。
戰(zhàn)火硝煙中,這座傳奇工廠是怎樣“煉”成的?歷經幾十年歲月洗禮之后,這顆“明珠”如今煥發(fā)著怎樣的光彩?8月31日,科技日報記者深入淮海集團一探究竟。
從“敵人給我們造”到“我們也要自己造”
在黃崖洞兵工廠陳列館內,一支八一式馬步槍靜靜懸掛。它誕生于1940年,是黃崖洞兵工廠研制生產的第一批馬步槍。
“這款步槍集短而準、輕而活等優(yōu)勢于一體,尤其是彈射刺刀的精妙設計,非常適合八路軍游擊作戰(zhàn)和近距離格斗?!痹邳S崖洞文化旅游區(qū),講解員李龍姣介紹,作為我軍研制的首批制式步槍,它見證了人民軍工從無到有的創(chuàng)業(yè)史。
1938年春,八路軍總部及一二九師挺進太行山區(qū),開辟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。當時,八路軍一個戰(zhàn)斗班僅配備3至5條槍,部分戰(zhàn)士不得不依靠古老的長矛和大刀片與敵人拼殺。
建立軍火工廠,發(fā)展太行山區(qū)的軍事工業(yè)已迫在眉睫?!皼]有槍,沒有炮,我們也要自己造?!泵鎸?zhàn)火中慘烈的犧牲,“建立自己的兵工廠”成為八路軍將士最迫切的渴望。僅用不到半年時間,這座兵工廠便在峭壁之間建了起來。
黃崖洞兵工廠建成后,在八路軍總部的協調下,大批軍工技術人才匯聚于此,造槍能手劉貴福就是其中一員。來到兵工廠后,他在此前設計制作“無名氏馬步槍”的基礎上,不斷改進設計新式馬步槍。試制過程中,他和工友們自制“磨盤深孔鉆床”,解決了槍管的鉆孔和來復線加工難題。而八一式馬步槍的出現也徹底改變了人民軍隊缺乏制式兵器的歷史,成為抗戰(zhàn)時期我軍產量最大、分布最廣的戰(zhàn)斗武器,被譽為“中國第一槍”。
從“我們也要自己造”到“強軍報國匠心造”
“八一式馬步槍是我國抗日戰(zhàn)爭中武器裝備研制的創(chuàng)新典范??梢哉f,沒有創(chuàng)新,就沒有人民兵工的蓬勃發(fā)展。”在中國兵器淮海集團黨委宣傳部原部長劉建軍看來,從自主研制第一支步槍開始,淮海集團的前身——黃崖洞兵工廠,便與人民軍隊風雨同舟,攜手共進。
走進淮海集團二分廠,只見靈活的機械臂在數控機床前精準舞動。中國兵器關鍵技能帶頭人付海感慨道,曾經是“全憑一把土銼刀,太行山上出英豪”,如今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,數控車床設備已成生產主力。
“盡管今天不再需要拆鋼軌造槍,但那份奮斗攻堅的智慧和勇氣從未褪色?!痹诨春<瘓F技能大師工作室,年過六旬的全國勞模周建民談及淮海集團的發(fā)展史,仍不禁哽咽。
1982年,技校畢業(yè)的周建民懷著滿腔憧憬,成為淮海集團一名鉗工。入職第一課,便是前往黃崖洞兵工廠追尋精神根脈。
當周建民穿行于“S”形盤山險徑,仰望“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”的“甕圪廊”時,周建民感受到了肩上的千鈞重任。
多年來,周建民先后承擔并參與完成了1.5萬余項急難任務,解決了1100余項棘手難題,并創(chuàng)新總結出“冷熱配合法”“反向研磨法”等系列新型工藝操作方法,成功試制出2000余項專用量規(guī),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。
以“匠心”鑄“軍魂”,周建民的故事是淮海集團傳承“老軍工”鑄劍精神的真實寫照。如今的淮海集團,已建有國內領先的電磁兼容實驗室、制導與控制部件系列試驗室、半實物仿真實驗室,并擁有國內首條非硅MEMS中試生產線,成為集高新技術研發(fā)、精密加工、壓鑄鍛造等多維能力于一體的科研生產基地。
(中國兵器淮海集團供圖)